中材装备制造 高岭土公司
技术装备研发 装备制造
中国建筑卫生陶瓷行业发展回顾与展
来源: 2015-06-27 16:28  点击:
  中国建筑卫生行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建筑卫生陶瓷及五金卫浴洁具企业主营业收入4670亿元,同比增长15.3%。其中,建筑陶瓷企业主营业务收入3098亿元,同比增长14.9%;卫生陶瓷企业主营业务收入402亿元,同比增长19.2%;全国五金卫浴洁具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170亿元,同比增长4.3%。规模以上建筑卫生陶瓷企业利润总额218.6亿元,同比增长13.9%;出口建筑卫生陶瓷82亿美元,虽然陶瓷砖比上年同期减少2.7%,但是卫浴类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141.8%。  
面对房地产市场需求预期降温,销售普遍“疲软”态势,2014年,我国建筑卫生陶瓷行业企业依然取得稳定增长的态势。回顾近年来行业取得的成就,展望行业发展的未来,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秘书长缪斌强调,加强营销渠道建设,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加快结构调整步伐,缓解环保减排压力,破解产能过剩困局,转变增长模式,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实现全行业稳定发展,从陶瓷大国走向陶瓷强国。  

产量:建筑陶瓷产销失衡  

品牌卫浴发展看好  

2014年前三季度,我国1187家陶瓷砖企业产量达81.6亿平方米,同比增长7.5%,其中:瓷质砖57.3亿平方米,占70.2%;陶质砖12.7亿平方米,占17.1%。山西、贵州、云南、广西和江苏增长超过30%;黑龙江、江西、浙江、河北和广东增长15%以上。  

在国家政策的影响下,广东、福建、山东三大传统陶瓷砖产区企业,国内外市场竞争力稳步提高,企业品牌意识逐步加强。江西、辽宁、四川三大新兴产区,面临成本、资源、能源、用工、环境等日趋严峻的生产压力,从目前看,国家经济形势、国内外市场变化、行业技术水平发展、各产区自身发展方向、产区基础设施配套,以及人口与环境的容量等因素都发生很大变化,这三大新兴产区须适时调整或重新制定产业规划。  

自2011年后,陶瓷砖结束了从2004年开始的连续8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14年继续保持个位数增长。这些数据表明,我国陶瓷砖行业发展已经由高速发展期步入平缓发展期。我国陶瓷砖的年产量已占世界总量的2/3,产量明显大于消费需求。  

2014年前三季度,全国253家规模以上卫生陶瓷企业产量1.46亿件,同比增长8.7%。其中,江西、安徽、云南、贵州、湖南和河南增长超30%;广东卫生陶瓷主产区增长18.3%;四川、山东、福建、江苏和上海减产超过50%。  

自2009年至今的6年间,我国卫生陶瓷都以年均超过6%的速度增长,且每年的增长相对稳定。卫生陶瓷生产线的生产管理门槛、作业技能门槛、基础技术门槛较高,且产量与品牌影响、品质口碑的相关性很强。我国卫生陶瓷的产量增加贡献,主要来自新产区的发展,以性价比为主要竞争因素,这也反映出增量主要发生在低端市场,我国中高端市场的增量比率远低于全国卫生陶瓷增量比。虽然目前国内高端市场一直为国外品牌占据,但对我国致力于打造自主品牌的卫生陶瓷企业,未来还具备很大的发展空间。  

据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介绍,到目前,全国仍有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浙江、海南、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等13个省级地区卫生陶瓷生产制造呈空白状况。苏泊尔集团卫生陶瓷工厂的投产,填补了近年来辽宁省没有卫生陶瓷生产的空白。  

出口:品牌企业议价能力增强  

警惕出口贸易套利骗局  

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建筑陶瓷和卫生洁具产品出口国,连年呈现量增、价增、平均单价增的“三增”局势。中国出口陶瓷砖占国际市场贸易量的一半以上,洁具产品占全球贸易量的四成以上,产品出口到沙特阿拉伯、美国、尼日利亚、泰国、巴西、韩国、菲律宾、阿联酋、印度尼西亚、南非等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产品的质量与高性价比受到国外消费者的青睐,出口产品主要流向国家或地区及所占份额基本保持稳定。  

2014年前三季度,我国出口建筑卫生陶瓷82亿美元。其中,出口陶瓷砖8.3亿平方米,同比下降1.1%。出口金额54.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2.7%。近年来,我国陶瓷砖产品年出口以年均超15%的速度增长,但是出口金额却以年均超35%的速度增长。陶瓷砖出口金额的增长幅度远高于出口数量的增长,且陶瓷砖的出口单价提高很快,表明我国建筑陶瓷产业经过长期的技术、品质、创新积累,在国际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品牌企业的出口议价能力在增强,出口产品结构中高附加值的比率在增大。  

目前,我国卫生陶瓷出口量占全国总产量的近三成,中国出口的卫生陶瓷占全球贸易总量四成。出口卫生陶瓷主要流向美国、韩国、尼日利亚、加拿大、英国、菲律宾、沙特阿拉伯、澳大利亚、马来西亚、西班牙等国家。  

2014年我国出口卫生陶瓷5539万件,增长33.7%,出口金额22.8亿美元,增长141.8%。前8个月全国水嘴等卫浴类产品(不含卫生陶瓷)出口总额79.6亿美元。从出口数量上看,卫生陶瓷近年的增量相对平稳:一是表明国外市场需求基本稳定;二是表明我国卫生陶瓷企业长期代工、采用为国外贴牌生产的局面没有改变;三是表明国内卫生陶瓷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品牌知名度和渠道建设依然欠缺。协会专家还提醒相关企业警惕,近年出现国际热钱利用陶瓷及卫浴产品出口贸易进行套利现象,导致价格虚挺,不利于建筑卫生陶瓷行业正常发展。  

市场:跨界发展风景独特  

渠道下沉品牌聚合  

在消费者青睐的一站式购物浪潮冲击下,传统卫浴企业横向扩张、跨界投资成为一道连绵不绝的风景。五金卫浴企业大手笔投资陶瓷卫浴、浴室家居;卫浴企业高调打造“整体厨卫“空间;更有管道、厨房、地板等行业巨头进军卫浴市场,促进了卫浴行业的资源互补和整合,也让越来越多的卫浴企业不断扩大自己的产品类别,从而实现延伸产业链条、扩大品牌外延、跨越业态经营的战略目标。  

建筑卫生陶瓷产品消费领域“两极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一部分是提倡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智能化的高端市场;一部分是高性价比的大众化市场。“个性化”产品主要满足部分追求个性化的终端消费者,以及一些追求特色装修风格住宅、酒店、会所等相关高端客户需求,这部分市场要求设计师进行个性鲜明、创意独特的空间设计。大多数的普通消费者对品质稳定、耐用性强、价格合理的“大众化”的产品情有独钟,大众化市场要求产品耐用并便于安装和维护,且性价比高。  

目前,国内建筑卫生陶瓷产品的营销模式主要有区域代理制、分公司制、建材超市与电子商务、工程项目大客户专项代理制等几种方式。  

在国家多项政策的促进下,以及“两极化”消费需求的进一步催化,建筑陶瓷和卫浴产品营销模式呈现新态势。2014年最显著特点有六:其一是营销渠道下沉,三四线市场全面发展,经销商扁平化扩大,县、镇级的分销商纷纷独立扁平。国家加快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进程的利好政策,进一步繁荣了三、四线城市陶瓷砖和卫浴产品的销售市场。其二是工程比例上升,精装房比例不断加大,广州、深圳超过50%的新建住宅都是精装修房,沈阳已经出台“二环内不允许建毛坯房”政策。其三是品牌集中度增加,尽管产品的品种花色众多,但“两极”消费者对品牌和品质的要求,形成高度统一,促使品牌集中度越来越高,鼓励了品牌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其四是多产品、多品牌、多店面经营,经销商为更好布局市场,逐步扩充自己的经营品牌,从单一产品向多个产品,从单一品牌向多个品牌,从单一店面向多个店面发展。其五是跨地域连锁经营模式,如华耐集团是国内最早实现陶瓷建材连锁化经营的企业。华耐集团旗下的华耐立家建材连锁目前已成为国内最大的瓷砖零售企业,已在东北、华北、西南、华南等地建起800多家自营店,以及众多的加盟店和分销商。其六是混合营销体系组合,建筑卫生陶瓷企业为布局更广泛的区域市场,适应工程项目需求,将区域代理体系融入部分地区,建立分公司制,围绕品牌、渠道、终端市场加强建设,集区域经销、分公司体系、大客户工程专项代理、建材超市、电子商务于一身,以此寻求利益最大化。  

据协会透露,今年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建筑卫生陶瓷及水暖卫浴企业利润总额276.5亿元,同比增长13.9%,其中,建筑陶瓷企业190.5亿元,增长12.8%;卫生陶瓷28.2亿元,增长21.7%;水暖卫浴企业利润总额57.8亿元,同比增长0.35%。建筑卫生陶瓷企业平均利润率6.31%。其中,建筑陶瓷企业6.25%;卫生陶瓷企业7.01%。五金卫浴洁具企业平均利润率为4.94%。前三季度建筑卫生陶瓷企业完成投资676亿元。其中,建筑陶瓷企业596亿元,增长19%;卫生陶瓷企业78亿元,下降12.6%。  

未来:创新破除能源环保坚冰  

科学规划产业发展格局  

近年来,我国建筑卫生陶瓷产品的销售面临花色、品种、质量、价格、品牌、服务等全方位的竞争,建筑卫生陶瓷企业通过实施大展厅、多品牌战略,建立战略联盟,以及整体家居卫浴、文化营销、设计师营销和电子商务等多种方式,在国内外建立了稳定而广泛的市场,但是,过硬的技术、优异的品质、周到的服务、合理的价格、响亮的品牌才是营销的基础,更是行业健康发展的有力支撑。  

践行“超越引领、创新发展”行业战略,未来,我国建筑卫生陶瓷企业将以政策创新、标准创新、技术创新,“三新”引领,破解能源环保压力,应对房地产等政策调控,科学进行市场布局、产业规划。缪斌这样向记者阐述行业未来的发展目标。  

产品创新。在节能减排及陶瓷砖薄型化理念的推动下,陶瓷砖减薄的趋势已成方向。这两年,在国内外展会上,大型薄板均是最大亮点之一,特别是大规格瓷质薄板纷纷亮相,且在薄型陶瓷板材制造技术又有新的突破,各种装饰精美典雅,规格尺寸越来越大。  

站在新视角开拓新技术,建筑卫生陶瓷行业科技人员大胆将CT扫描技术、高速照相技术、多维流体仿真建模技术等,为行业进行节能减排技术研究带来无穷的创新空间。卫浴企业还在节能、环保、智能上“发力”,节能环保、健康智能主导卫生陶瓷产品的发展趋势。结构造型设计、节水改进技术、家具式组合应用、健康釉面技术、智能化应用等成为卫生陶瓷创新的新方向。优秀企业通过水件设计、冲刷技术创新、排水弯管路优化等综合系统的节水技术应用,确实取得了从实验室到市场产品应用的效果。结合人体工程学、信息技术、起居自动化、医疗保健研究的智能化卫生陶瓷、卫浴产品、整体厨卫产品将成为未来卫生陶瓷创新的主流。  

装备创新。从本世纪初以来,建筑陶瓷行业单线产量越来越大,其关键设备球磨机不断向大吨位发展,创新传动装置、节能启动装置等技术日臻成熟,2009年开始,100吨的节能球磨机得到业内认可,开始产业化应用。但由于原料分类太多、标准化程度不够,国内厂家的认可程度较低。尽快研究制造出适合我国陶瓷原料配方工艺与陶瓷生产技术的连续式球磨机,成为行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干法制粉与湿法球磨喷雾干燥制粉工艺相比,可以直接节约用水70%以上,综合节能60%以上。目前,我国从事这方面研究开发企业单位虽然采用不完全相同的技术路线,但都已经进入了工业性试验阶段,未来尽快完善应用技术推广使用。  

近年来,各产区政府出于环境保护的考虑,大力提倡“煤改气”,以期通过使用天然气代替传统炉制煤气达到改善大气污染状况的目的,但我国天然气的整体资源缺乏,各产区虽大多铺有天然气管道,但供气能力不足。未来,利用资源丰富的煤炭作为主要能源的战略思想是可以确定的,相应的清洁煤气制备技术研究成为行业最为关键的课题。  

智能技术同样应用于建筑卫生陶瓷装备的创新与开发。机器人施釉是20世纪90年代从国外引进的新工艺。其优点是以机器人代替人工,釉面厚薄均匀,产品质量高,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不过由于国内制造的机器人稳定性不够,还需进一步提高品质,才能实现在业内的广泛应用。目前,业内正在研究的纯机械施釉线、机器人循环施釉线等改进施釉工艺还存在不成熟的地方,相信不久将来会有进一步的突破。  

曾几何时,佛山,就是我国建筑卫生陶瓷的代名词。为缓解环境能源和产能压力,从2006年开始,佛山陶瓷大规模异地转产,逐渐在全国各地兴起陶瓷工业园。  

在“后佛山陶瓷时代”,我国建筑卫生陶瓷产业应该如何规划新版图?  

建筑陶瓷——两大梯队形成,区域特征明显。佛山陶瓷产业转移后,虽然广东龙头地位不改,但企业大规模转移,实现了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为实质的整治提升。全国建陶产业格局的逐步形成,市场区域化的特征越来越明显。目前,全国陶瓷砖产区第一梯队广东、福建、山东、江西、辽宁、四川,占全国总产量78.25%;第二梯队湖北、河南、广西、陕西、河北、湖南、重庆、浙江,占全国产量18.97%。未来,新兴的建筑陶瓷产区将在原材料优势、能源优势、相关区域优势等竞争中,逐步完善新的格局与体系,我国建筑陶瓷产业可持续发展也将步入一个新的阶段。  

卫生陶瓷——三大产区领航,品牌建设加强。卫生陶瓷目前以河南、广东、河北三产区为主,占全国总产量的70%以上。福建等产区的传统五金卫浴领先企业近年来纷纷进入卫生陶瓷生产领域。卫生陶瓷企业以品牌实力为主要竞争力、以生产技术稳定为支撑,为我国卫生陶瓷产量提高做出贡献。但是,我国中高端市场的增量比率远低于全国卫生陶瓷增量比,意味着加强品牌建设、增强创新能力,仍是未来卫生陶瓷产业规划的主要任务。  

加强行业相关标准的制定修订、宣传贯彻,进一步提升行业在国内外市场的话语权,将是今后一段时间内行业企业的重要任务。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出台有关建筑卫生陶瓷生产企业污染物排放的技术指导文件,在国家《陶瓷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修订期间,做好行业企业节能减排指导工作,解决建筑卫生陶瓷行业环保标准事实缺失能问题。有迹象表明,未来国家环保标准修订或发布修改单时,会考虑按行业实际情况确定调整折算系数,在此基础上,可能会对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限值提高控制标准。同时,国家还将做好《建筑卫生陶瓷行业准入标准》落实跟踪。行业企业积极参与开展“绿色建材-陶瓷砖评价要求”和“绿色建材-卫生陶瓷评价要求”的起草制定工作;继续推进陶瓷砖薄型化和卫生陶瓷轻量化,做好“陶瓷砖”、“卫生陶瓷”和“陶瓷片密封水嘴”国家标准的宣贯。  

缪斌透露,《建筑陶瓷》、《卫生陶瓷》、《五金洁具》、和《塑料洁具》四项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即将审议;未来还将积极推进“陶瓷砖干法制粉”、“连续球磨生产”、“卫生陶瓷高压成型”开发,以及“宽断面节能陶瓷窑炉”的应用,加快调整产品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步伐。他预测,2015年,我国建筑陶瓷、卫生洁具产量增长5%左右;全行业销售额增长10%以上,出口额增长10%左右。

交通路线

苏州中材非矿设计研究院